近代中國的政經改革與樞紐性
前言 最近讀了中國史學博士施展的中國史綱,內容將中國從古代到近代的發展邏輯做了完整的梳理,讓我對中國的歷史與定位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過去不論在學習物理、數學、電腦科學、商業理論,我的態度都一樣:作為初心者,我只負責驗證學習素材的邏輯,但對於自己無法考證的事物,盡可能避開批判。 這也是我看待這份史綱的態度。 歷史是由史實和觀點共同組成的,有歷史就會有觀點,而中國史綱很顯然的,是由施展博士的觀點所構成的。 我不懂歷史,高中從未認真上過歷史課,現在更不具備考察其嚴謹性的能力。施展的中國史綱對我來說,是另一個打開視野、增廣思考面向的素材,但也僅限於此。它裡頭對於史學材料的考證是否嚴謹,觀點是否被迫帶有政治色彩,這些都不是我所能掌控的。 然而,這份史綱在邏輯上的整體串連感,是我過去在台灣的課本上從未體驗過的。裏頭對於古代中國的分析方式,以及看待近代世界發展的觀點,我也覺得相當值得參考。 所以我決定將這份史綱濃縮整理成兩篇筆記,分別談 古代 與近代的中國。 這篇講的是近代中國的政經改革與樞紐性。內容會將中國放進近代世界的框架中,用國際關係分析世界對中國內部轉型與改革的影響,以及中國在世界中扮演的樞紐定位。 「樞紐」是施展在他的中國史綱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他甚至為此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樞紐:3000年的中國》。 這個觀念解釋了中國是如何在政治上將西方資源轉成秩序投放到大陸深處、在經濟上替中心國家與外圍國家完成貿易的雙循環。 透過樞紐的角度,諸如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科技創新、東亞供應鏈網絡、全球經濟次貸危機、貧富差距、川普上任、中美貿易戰、非洲和伊斯蘭世界的局勢、碳排放等近代重要的議題,都會獲得全新的解釋,也會對現代的世界秩序有新的理解。 目錄 世界秩序引起中國轉型 太平天國造成大清的對內變化 鴉片戰爭造成大清的對外變化 英俄的中亞大博奕 大清的海陸樞紐性 南洋華人的貿易網絡 南洋革命力量的崛起 中國轉型期的世界秩序 英國與世界市場 英國秩序下的中國角色 俄羅斯的誕生與使命 共產革命與新時代的彌賽亞 俄羅斯擴張下的中國角色 日本的精神焦慮與大東亞主義 中國的現代革命 民國的雙重法統 袁世凱擔任大總統 巴黎和會與理想主義 蘇聯的介入與國共合作 民族主義的困境 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