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休學之後(二):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問
下週就要入伍了,沒意外的話腦袋會變鈍不少,趁當兵前來火速更新一篇休學系列的文,整合一下最近的想法。這次寫的東西很單純,就只談一個行為:問問題。 它是貫徹我二十年來所做決定的極為重要的行為,也是休學後我覺得對我最有幫助的能力和態度。如果要抽離出更上層的概念,我問的問題主要是源自好奇心,這是在我反覆思考後許久所發現到的、也是決定我這個人一切行為的核心因素,未來有機會再開一整篇去談它。 這篇希望把東西聚焦在問問題能產生的一些價值:過濾資訊、理解事情、解決困境等,透過一些我經歷過的具體情境去解釋它的重要性。雖然裡頭的道理很簡單,但我長期觀察下來發現:越是聽起來簡單的道理,大家越容易覺得不重要,執行力也越差。所以希望這篇文能起到一點警惕的作用。 問問題的動機 由於秉信凡事總有那麼幾個道理,以前只要遇到好奇的,或是想不透的事情,我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問。一般在學物理、數學時,問問題還蠻被鼓勵的。「為什麼要這樣定義?」、「為什麼這個步驟可以這樣推?」、「為什麼這個問題要這樣假設?」、「為什麼這個值可以忽略不看?」,這些問題都弄懂後可以釐清不少觀念,觀念串在一起總能讓理論像燈泡般亮起來。 開始寫程式後概念也類似,只是因為這領域細節繁多,即使很厲害的人也不一定能回答每一個問題,所以最常被我問的對象就變成了 Google、Quora、知乎等,宏觀重要的概念才拿來問人。而當問問題的對象變成這些非人資源時,這個行為就會被很多人稱為「自學」,雖然我其實沒有感覺到本質上有什麼變化,一樣都是自己為了找到答案而去尋找的必經過程。 ( FYI:針對自學方式的一些細節,可以參考我高中曾寫過的這篇《 物理與奧林匹亞大小事 》裡,「解題思路」、「學習方法」、「常見問題集」這三個段落,雖然很多想法現在有了改變,但根本的方法是類似的) 令人難過的是,同樣是問問題,在某些情景下不會受到尊重。相信大家在小時都問過、抱怨過:「為什麼我要考這我覺得毫無意義的考卷?」、「為什麼學生有義務讀書?」、「為什麼學校要教這個而不是教那個?」、「為什麼我要一直重複做已經會的東西?」、「為什麼你考卷題目要這樣出?這到底想測什麼?」、「為什麼課程要這樣設計?」。只要一問這樣的問題,對方就會覺得我在找麻煩,防禦性的姿態和官方版本的回答隨之出現。繼續追根究底下去,接下來就是挨罵。 即便動...